你的网站为什么没人看?可能是关键词没玩明白
前几天有个做烘焙的朋友跟我吐槽:"我网站做得挺漂亮啊,产品图拍得跟杂志似的,怎么三个月了连个咨询电话都没有?"我让她把网址发来看看,好家伙,首页赫然写着"匠心手作·甜蜜时光"——这文艺是文艺了,但谁会在搜索引擎里搜这种词啊?
关键词优化的本质是"说人话"
做网站最怕的就是自嗨。你以为"臻选优质原料"很高级,但用户可能只搜"哪家蛋糕用的动物奶油"。关键词优化的第一课,就是把老板的官腔翻译成老百姓的大白话。
我刚开始做网站时也犯过这毛病。给一个茶叶客户写文案,非要拽什么"千年茶韵,一盏清心",结果流量惨不忍睹。后来改成"云南普洱哪家正宗",搜索量直接翻倍。你看,用户敲键盘时可不会跟你吟诗作对。
三个80%的人都会踩的坑
1. 盲目堆砌关键词 早些年有些"专家"教人把关键词像撒芝麻似的塞满网页,现在这招简直是在跟搜索引擎说"快来惩罚我"。上周看到个页面,短短200字里"月子中心"出现8次,读起来跟结巴似的。
2. 忽视长尾词 大家都盯着"装修公司"这种大词,但真正能带来转化的往往是"老房翻新怎么避免增项"这种具体问题。有个做家政的客户,优化了"冰箱异味清除妙招"这种词,咨询量比主关键词还多。
3. 不看搜索意图 同样搜"三亚酒店",有人想订房,有人查攻略,还有人比价格。去年帮旅游网站改版,我们把预订页的关键词从"奢华度假"改成"三亚酒店实时房价",转化率提高了37%——用户要的是这个实在货啊!
实操中的野路子
工具推荐就不说了(反正你们也不会真去用),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土办法:
- 菜市场调研法:站在目标用户角度,想象他们怎么向朋友推荐你。比如宠物店,顾客不会说"提供全方位宠物健康解决方案",而是"这家洗澡剪毛不坑人"。
- 淘宝偷师法:看看同类商品的热搜词。有个卖手工皂的学员,发现买家都搜"孕妇可用香皂",马上调整页面,当月销量就起来了。
- 错别字大法:很多人搜索时会打错字。比如"实木家俱""儿童房装修效果因片",适当布局这些错误拼写,可能捡到意外流量。(但别太过分啊!)
内容要像洋葱一样有层次
好的关键词布局应该像剥洋葱:
1. 外层是行业大词(比如"健身教练") 2. 中层是场景词("产后恢复训练计划") 3. 里层是问题词("请私教一个月能瘦多少斤")
有个做会计培训的案例特别典型:他们主推"CPA考试培训",但真正带来学员的是"零基础考CPA要多久"这类内容。后来专门做了个"CPA备考进度计算器",自然搜索流量涨了3倍。
别忘了移动端的玄学
现在人搜东西越来越随性。地铁上可能突然搜"脚臭怎么办",吃火锅时搜"衣服沾油渍"。这些即时性搜索往往带着强烈需求。有个做保洁的客户,专门优化了"现在能上门开锁吗"这种带时间紧迫感的词,半夜订单量暴涨。
手机搜索还有个特点——语音输入越来越多。大家说话可比打字随意多了,"附近哪家修手机不坑人"这种口语化词,电脑端可能没人搜,但手机端很常见。
最后说点扎心的
关键词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。去年疫情时,"居家健身"相关词搜索量翻了十倍,但今年热度就降了。我每个月都会用半小时做这三件事:
1. 查查行业新词(最近"露营装备"就火得不行) 2. 看看竞争对手用什么词 3. 翻翻客服记录,用户实际咨询用语往往是最好的关键词来源
记住啊,关键词不是选给老板看的,是给那些皱着眉头在搜索框里敲字的人用的。下次写文案前,先把自己想象成急着解决问题的用户——他们可没耐心欣赏你的文学才华。